劉博仁醫師談過敏

劉博仁醫師談過敏

過敏是全身性的疾病,很多疾病都是過敏惹的禍!

過敏,不只是單一氣道(呼吸道)會引起的毛病,也會引起頭痛、中耳炎、腸胃系統等疾病,很多人以為,過敏只是打噴嚏、流鼻水、皮膚癢,其實睡不好、注意力不集中、中耳炎、長期疲倦、失眠、頭痛等症頭,都有可能是慢性過敏引起的身體反應。

如果您有下列敘述的症狀,都歡迎您報名參加講座,了解自己的身體,就有機會改善症狀長期的困擾!

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腸躁症、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疲勞、偏頭痛、復發性中耳炎、中耳積水、眩暈、美尼爾氏症候群、鼻涕倒流、咽喉發癢、第一型糖尿病、經常打嗝、胃酸食道逆流、慢性肌膜炎、原因不明關節腫脹、疼痛、陰道白帶、慢性泌尿系統感染、不明原因體重減少、不明原因體重增加、不明原因全身性水腫、注意力不足過動兒、煩躁不安...

講座資訊

講座主題
過敏, 不一定靠藥醫
講座日期
2016/03/05 星期六 10:30-11:30
主講人
劉博仁醫師 (2009 榮獲百大良醫推薦)
講座地點
台北內湖區行忠路58號1樓 (妮傲絲翠大樓)
活動名額
名額有限,請儘速報名
報名方式
即日起電洽02-87917515 菁英診所 陳小姐 & 鍾小姐

現場備有西式點心、水、飲料,主辦單位:菁英診所

交通資訊

機車
可停於診所周圍停車格內或紅磚道
自行開車
可停於診所周圍停車格內或附近停車場,約步行3-5分鐘,診所大樓B2設有停車位,需現場洽詢診所櫃台人員
捷運
無捷運直達,可搭至後山埤站或是松山機場,再轉搭計程車(後山埤站搭計程車約NTD100-120,松山機場站搭計程車約NTD 120-150)
公車
  1. 紅29、紅32、紅31、617(直行民權東西路)
  2. 0東、214、278、286、521、630、652、902、903
  3. 棕1、藍26、藍27、藍7
  4. 內科通勤專車3(土城駕訓中心-內科)、13(天母-內科) 往內湖方向
請於『民權大橋站下車』,步行約3分鐘抵達妮傲絲翠大樓,地址:11469台北市內湖區行忠路58號1樓
map

【新書推薦】減重後,這些疾病都消失了!

營養療法奇蹟5

專業推薦
鍾元強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院長
張克士 彰化員榮醫院院長
王果行 台灣營養學會理事長
張裕彬 妮傲絲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凝觀 健康好生活主持人
王明勇 養生食療專家

詳細介紹

每天一杯蔬果汁,健康又減肥?吃素的人不用擔心肥胖或膽固醇過高?吃減肥藥簡便效果又好,是減肥王道?經常熬夜可以幫助減肥?吃得少就瘦得多,減肥一定要節食?小心!錯誤的減肥方法可能會讓你傷了身體,還越減越肥!

破除減重9大迷思,讓你不走減重冤枉路

肥胖除了影響美觀、自信和人際關係外,更是危害健康的頭號殺手。你可能不知道,體內許多的生理作用,都是體重超重開始產生變化,且容易引發疾病,例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腎臟病、癌症等慢性和重大疾病,都和它脫不了關係,甚至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孕症,也都是肥胖者難以避免的痛!因此,不論是為了追求健康、長壽,還是重拾自信、活力,擁有良好生活品質和人際關係,減重都是唯一的選擇。

台灣營養醫學第一人劉博仁醫師在臨床上發現,許多人減重之所以屢戰屢敗,是因為許多減重迷思,以致使用錯誤減重方法,因此他特別「破除減重9大迷思」,包括【迷思1】單一食物減重法:只吃香蕉、蘋果或喝蔬果汁,沒減掉脂肪,卻減掉水分與肌肉;【迷思2】吃減肥藥:結果錯用含安非他命的非法減肥藥;【迷思3】任意節食不運動:反而減掉肌肉拖慢新陳代謝,結果不但弄壞身體,還導致溜溜球效應,越減越胖;【迷思4】熬夜少睡:睡眠不足的人吃東西不容易有飽足感,容易吃過多,結果減掉的肌肉量比脂肪量多,造成體脂率上升……等,都是無效減重的罪魁禍首!

營養醫學打造7大減重金鑰,讓你戰勝肥胖大敵

本書是劉博仁醫師繼暢銷書《疾病,不一定靠「藥」醫》、《營養醫學抗癌奇蹟》、《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之後,再度以營養醫學的專業搭配主流醫學,協助慢性及重大疾病患者,透過營養醫學健康減重不復胖後,同時各種宿疾不藥而癒的減重專門書!書中特別揭露「營養醫學的7大減重金鑰」,例如:(1)抗發炎,避免肥胖之火;(2)管好內分泌及荷爾蒙,有效控制肥胖;(3)別讓過敏食物,成了減重絆腳石;(4)腸道菌相失衡,會讓下一代也肥胖;(5)肝臟排毒順暢,全身無負擔;(6)為粒腺體充電,給細胞滿滿能量;(7)戒斷甜食,啟動腦內減重革命。同時,書中也針對上述狀況揪出會讓身體肥胖的生活習慣與食物,並提供讀者可以自我保健的金鑰食物及營養補充品建議。

當然,「維持不復胖」是最重要的,因此本書也會告訴讀者不復胖的「10個必勝習慣」,像是喝蔬果汁不如吃水果、減少應酬及外食次數、尋找減重麻吉戰友相互激勵……等等,並提供專業營養師設計的21道食譜,教你如何拒當外食族,輕鬆為自己料理好吃又健康的「減重健康餐」,讓你徹底和肥胖說掰掰!

本書特色

  • 10大健康理由,讓你非減重不可:你知道嗎?肥胖不只是美觀、自信的問題,肥胖還會引發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牙周病、不孕症、憂鬱症、睡眠呼吸中止症、退化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甚至癌症等慢性病及重大疾病!
  • 9大減重迷思,揪出無效減重的罪魁禍首:你認為「肥胖是體質,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運動量越多,減重就越容易成功」、「睡眠越少,越能燃燒脂肪」、「單一食物減肥法,一定能減重」、「吃減肥藥,輕鬆方便效果又好」……嗎?小心!這些錯誤的減重方法,是害你「越減越肥」和「復胖」的罪魁禍首。
  • 7大金鑰,營養醫學成功減重不復胖:你是不是總是在減重卻又經常復胖?本書提供營養醫學最新發現,針對7大肥胖病因提供解決金鑰,包括:降低身體發炎、平衡內份泌和荷爾蒙、解決慢性過敏、改善腸菌相失衡、強化肝臟排毒功能、幫助細胞充電……等,幫你徹底擺脫肥胖困擾,找回健康人生。
  • 10個減重好習慣,讓你徹底告別肥胖:減重是長期抗戰,除了找出真正肥胖的原因外,更需要養成能助你一臂之力的必勝好習慣,像是:控制主食熱量、撰寫飲食日記、戒掉3C產品、打造優質睡眠環境、做有氧運動、不輕易網路謠言……等,才能讓減重之路走向康莊大道。
  • 11道營養師專門設計的健康料理:包括:香蔥鮭魚飯、甜椒炒透抽、麻油蛋糙米米粉、南瓜魚片煲、雙菇香紅葵、青蒜燒豆腐、牛蒡豆皮捲、塔香烘蛋、紅茄毛豆丁……等,自己做好吃又健康的減肥餐,為你的健康及減肥加油!
  • 台灣營養醫學第1人:現任台中澄清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同時也是營養醫學門診主任的劉博仁醫師,不但被商業周刊票選為「百大良醫」之一,也是台灣教學醫院開設「營養門診」的第一人。

作者序

減重,你真的用對方法了嗎?
2007年,我剛在醫院成立全台第一個營養醫學門診時,三十五歲的小麗,因為肥胖問題來門診諮詢。身高161公分,體重卻有72斤,外表皮膚白皙的她,臉上透露著些許不安。經過基本體脂檢測,她的BMI是27.8(正常值介於18.5至24之間),體脂率達到48%(以她的年紀估算應小於27),我一看到這數字,只淡淡地說:「試過很多減肥法喔!」小麗問我怎麼知道?其實只要看到體脂率如此高,就知道這患者必定嘗試過很多減肥法,而且幾乎都以失敗復胖收場,導致出現「溜溜球」效應,也就是在反覆減重過程中,肌肉組成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體脂肪一直暴衝。

其實小麗還有一個困擾,就是荷爾蒙失調,月經不規則。有時五十天才來,有時突然二十天好朋友就來了。小麗問我體脂率48%影響很大嗎?我請她站起來,在她肚臍高度比了一條橫線,我說:「這條線以上如果是肌肉、骨頭等組織,那以下幾乎全是脂肪,更重要的是,這些脂肪本身也是內分泌系統,會分泌造成妳身體生鏽、發炎以及老化的物質,甚至與某些癌症有關……」我話還沒說完,小麗的眼眶已被淚水充盈,護理人員趕緊遞上面紙。這才知道,小麗因為肥胖問題,歷經求學以及職場霸凌,情場失意,至今都不敢再交朋友。她試過藥物減重、斷食療法、蘋果減重、檸檬汁減重、吃肉減重、中藥針灸減重等,但是最終都以失敗收場,每次減重法都嘗試不到兩個月,結果就被巧克力甜點、手搖杯飲料、一堆零食打敗。尤其是用檸檬汁減重時,還造成嚴重胃潰瘍,胃酸逆流,吞了三個月的胃藥才好。我請營養師好好為她進行衛教,並囑咐以正確的營養醫學方法來調整體質,可是來了門診二次之後,她就沒再來了。

2012年底,她又來到我門診了,「劉醫師,你還記得我嗎?」我當然記得,但這次她是因為四期卵巢癌合併腹膜轉移來找我諮詢營養醫學。「劉醫師,我當初沒能配合你的建議,一直胖下去,結果今年發現腹脹,消化不好,胃口差,體重減輕,原本還很高興,但是婦科醫生一檢查就說我是卵巢癌四期,沒辦法切除腫瘤,只有化療了。我去書局一邊哭一邊找資料,結果看到你寫的《營養醫學抗癌奇蹟》這本書,裡面第176頁提到卵巢癌跟肥胖有關……」,我一邊傾聽她的描述,一邊也為她不捨。我為她調理了抗癌營養醫學補充品,不幸的是,經過兩年的抗癌歲月,最後她仍然做天使去了。

我在想,如果她當初能堅持減重的話,是否就不會罹患卵巢癌?當然這很難有定論,不過有效率、不復胖的減重,的確是現代人都該重視的課題。

李先生也是我印象相當深刻的案例。他兒子是我在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任教的學生,可能因為常被我在課堂上洗腦,因此叫他父親來找我。李先生身高171公分,體重卻高達91公斤,BMI是31.5。五十歲的他,白天老是覺得疲倦,每天要吃降血壓、血糖、膽固醇的藥,晚上嚴重打呼,因此老婆早與他分房睡。在經過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SG)後,發現他已經是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S)的患者,呼吸中止指標AHI是每小時52,正常AHI值是小於5,大於30就算是重度患者了。根據醫學研究證實,重度OSAS患者未來罹患猝死、腦中風、心肌梗塞、癌症、老年癡呆症等疾病機率大增,依照治療準則,他必須儘快配戴睡眠呼吸正壓儀器(CPAP),可是他認為有吃藥就有保庇,不想配合。我問他:「你愛自己嗎?你愛家人嗎?如果你不下定決心減重,未來陪伴他們的時間必定縮短數年,甚至會因為中風、心臟病、洗腎而臥床,此時他們要花許多時間心血來照顧你,你忍心嗎?」他愣了約十秒鐘後說,「劉醫師,你有說服到我喔,我是不輕易談減重的,因為看到很多朋友都失敗,何必呢?」

當時,我正在做功能營養醫學補充品人體試驗,因此將他收案,藉由營養醫學補充品介入,營養師每兩週的飲食餐盤指導以及鼓勵追蹤,加上每兩日操場快走,三個月後,他的體重降到80公斤,BMI為27.4,重點是總膽固醇由240mg╱dl降到180mg╱dl,糖化血色素HbA1(這是一種監測血糖控制好壞的重要指標)從7.8降到6.9,氧化壓力指標MDA(我又稱它為老化指標)也下降了。結束三個月的療程後,我鼓勵他必須掌握重點,繼續堅持下去。

又過了八個多月,他體重來到76公斤,原來的脂肪肝也好了,有趣的是,他的心臟科醫師認為他膽固醇、血糖都正常了,一天只要吃一粒降血壓的藥就好,這對李先生來說,真的是減輕許多負擔。李先生說:「你當初說服我好好減重,最主要是我很愛我太太、我兒子,我擔心不能好好享受陪伴他們的日子,你很厲害,要不是你的提醒,我現在仍在吃三高的藥,而且可能就像你說的,早就發生中風啦。」

不論是來診間求診的患者,或是本書要談的主要內容,我所介紹的,正是營養功能醫學對體重管理的獨到方法。它絕對不是速效減重,而是根據營養功能醫學最新理論,找到肥胖根本原因,對症調理,達到健康減重、永不復胖,同時一舉解決其他健康問題的治本之道。想要減重的朋友們,請務必記得「吃緊弄破碗」的道理,不要輕信坊間的錯誤減肥資訊,也別因先天的基因遺傳而喪失鬥志,只要找對方法,持之以恆,絕對可以擺脫肥胖的陰影。

接下來,就請讀者們一步一步,先從「十大必須減重的理由」開始,燃起你減重的強烈動機;接著「破除減重九大迷思」,讓你不走減重冤枉路;最後再以營養醫學打造的「七大減重金鑰」,讓你徹底戰勝肥胖大敵。當然,「維持不復胖」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也會告訴你,不復胖的「眉角」,如何養成「十個必勝習慣」;並教你如何拒當外食族,輕鬆為自己料理好吃又健康的「減重健康餐」,讓你徹底和肥胖說掰掰!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展開營養功能減重計畫吧!

目次

前言- 減重,您真的用對方法了嗎?
閱讀之前- 3分鐘測出你的減肥IQ指數
閱讀索引- 從身體的症狀或問題,找出「肥胖」的真正原因及減重對策

Part 1 胖不胖有關係──
10大健康理由提醒你非減重不可

  • 減重理由1|內臟脂肪是健康最大殺手
    --肝包油讓全身機能都出狀況
  • 減重理由2|精緻飲食帶來糖尿病及糖胖症
    --肥胖會增加胰島素阻抗
    --手搖杯飲料造成糖胖症氾濫
  • 減重理由3|肥胖引發高血壓、高血脂
    --膽固醇高低決定血脂高低
    --脂肪細胞多寡影響血壓高低
  • 減重理由4|肥胖與癌症很有關係
    --癌症患者增加,與肥胖脫不了關係
  • 減重理由5|肥胖會引發睡眠呼吸中止症
    --嚴重打呼就像是慢性自殺
  • 減重理由6|肥胖會出現腎臟相關疾病
  • 減重理由7|肥胖造成的退化性關節炎與骨鬆
  • 減重理由8|牙周病、口臭、濕疹、視力減退,都是肥胖惹的禍
    --牙周病是全身性發炎疾病
  • 減重理由9|肥胖可能造成不孕
  • 減重理由10|肥胖會讓你越來越憂鬱

【劉醫師小講堂】你有沒有「代謝症候群」?一測就知!╱你有糖尿病嗎?一測便知!╱血壓多少才正常?╱心臟病做了支架手術,就能永遠安心嗎?

Part 2 減重9迷思──
揪出無效減重的「罪魁禍首」

  • 減重迷思1|肥胖是體質,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
    --我有沒有肥胖基因呢?
  • 減重迷思2|運動量越多,減重就會越容易成功!
    --打造個人專屬的運動處方
    --運動時心跳多少較適當?
  • 減重迷思3|睡眠越少,越能幫助身體燃燒脂肪!
    --如何評估自己睡得夠不夠?
  • 減重迷思4|排便順暢,減重成功的機率就越高!
    --長期宿便對身體有嚴重影響
    --解便祕應多喝水不是喝飲料
  • 減重迷思5|壓力越大,越容易導致身體肥胖!
    --你一定要知道的壓力荷爾蒙
  • 減重迷思6|單一食物減肥法,一定就能減重!
    --長期單一食物減重法的後遺症
  • 減重迷思7|只要吃素,就可以達到減重效果!
    --避開素食肥胖地雷
  • 減重迷思8|藥物減重,輕鬆方便效果又好!
    --減肥藥不該隨意使用
  • 減重迷思9|任意節食,小心一身都是病!
    --了解你的基礎代謝率
    --聰明提升你的基礎代謝率

【劉醫師小講堂】素食者應補充的營養素000╱與減重相關的身體指數000╱

Part 3 減重非難事──
用營養醫學打造7大減重金鑰

  • 減重金鑰1:抗發炎,避免肥胖之火
    --揪出生活中的發炎食物及生活習慣
    --從檢驗數據判斷發炎指標
    --幫助降低發炎的金鑰食物及營養補充品
  • 減重金鑰2:管好你(妳)的內分泌及荷爾蒙
    --揪出生活中干擾內分泌及荷爾蒙的生活飲食習慣
    --平衡內分泌及荷爾蒙的金鑰食物及營養補充品
  • 減重金鑰3:別讓過敏食物成了減重絆腳石
    --現代人的健康殺手──腸漏症
    --何時該做食物不耐檢測?
    --用食物輪替法解決你的慢性過敏症
  • 減重金鑰4:腸道菌相失衡會讓下一代也發胖
    --5R矯治法,改善腸菌相失衡
    --促進腸相健康的金鑰營養補充品
    --
  • 減重金鑰5:肝臟排毒順暢,全身無負擔
    --千萬別輕忽重金屬的殺傷力
    --身體最重要的排毒系統──肝臟
    --發揮肝臟解毒功能的金鑰食物及營養補充品
  • 減重金鑰6:為粒腺體充電,給細胞滿滿能量
    --人體生命活力的電池──粒腺體
    --導致身體沒電的食物及生活習慣
    --幫助細胞充電的金鑰食物及營養補充品
  • 減重金鑰7:戒斷甜食,啟動腦內減重革命
    --甜食是腦嗎啡會讓人無法自拔
    --強化腦內革命的金鑰食物及營養補充品

【劉醫師小講堂】常見荷爾蒙分析000╱容易引發過敏的穀物麩質000╱常見的急慢性過敏檢測000╱台灣常見的慢性食物過敏比較000╱如何知道自己腸菌相有沒有失衡?000╱3步驟,檢測你的肝臟解毒基因是否有缺陷!000╱如何檢測你的粒腺體功能000╱透過冥想式腹部呼吸,調理自律神經000╱特殊營養補充品是減肥終極法寶000╱

Part 4 不復胖守則──
10個減重好習慣,讓你徹底告別肥胖

  • 必勝習慣1:選擇並控制主食熱量
  • 必勝習慣2:喝蔬果汁不如吃水果
  • 必勝習慣3:撰寫自己的飲食日記
  • 必勝習慣4:減少應酬及外食次數
  • 必勝習慣5:尋找麻吉戰友
  • 必勝習慣6:戒掉3C產品上癮症
  • 必勝習慣7:打造優質睡眠環境
  • 必勝習慣8:運動不是越激烈越好
  • 必勝習慣9:不輕易相信網路謠言
  • 必勝習慣10:用心愛自己多一些

Part 5 拒當外食族──
自己做好吃又健康的減肥餐!

  • 12道健康美味的減重料理
    --香蔥鮭魚飯╱麻油蛋糙米米粉
    --南瓜魚片煲╱雙菇香紅葵
    --塔香烘蛋╱紅茄毛豆丁
    --蒜味蝦╱彩椒溫沙拉
    --什錦鮮蔬全麥湯麵╱蒜燒烏魚
    --牛蒡豆皮捲╱白蘿蔔麻油雞湯
    --青蒜燒豆腐╱牛蒡炒豆皮
  • 專業營養師的一週自製減肥菜單示範
  • 專業營養師的一週自製+外食減肥菜單示範

實體購買通路

門巿:金石堂、誠品、墊腳石、諾貝爾、政大書城(台南店、高雄店)、三民書店

網路購買通路


劉博仁醫師談減重

劉博仁醫師談減重

每天一杯蔬果汁,健康又減肥?
吃素的人不用擔心肥胖或膽固醇過高?
吃藥減肥簡便效果又好,是減肥王道?
經常熬夜可以幫助減肥?
吃得少就瘦得多,減肥一定要節食?
小心!錯誤的減肥方法可能會讓你傷了身體,還越減越肥!!
菁英診所功能醫學抗衰老中心劉博仁營運長在5/14將面對面與您分享透過基因檢測解讀健康密碼,運用營養醫學方式讓您徹底和肥胖說掰掰!!

10:00~10:30 進場
10:30~10:50 劉博仁醫師功能醫學減重醫治經驗分享
10:50~11:00 使用者見證分享
11:00~11:20 有獎徵答(10本簽名新書~)
11:20~11:30 劉博仁醫師新書簽名及面對面解答時間

現場備有西式點心、水、飲料,並設有睡眠腕動計(actigraphy)、身體組成分析儀及基因檢測相關訊息,歡迎會後一起來體驗。

身體組成分析儀
受測者可透過檢測精確地評估體內的水份、蛋白質、礦物質和體脂肪指數,醫師可將其分析資料結果應用於營養評估、肥胖診斷、高齡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

講座資訊

講座主題
減重後,這些疾病都消失了!
講座日期
2016/05/14 星期六 10:30-11:30
主講人
劉博仁醫師 (2009 榮獲百大良醫推薦)
講座地點
台北內湖區行忠路58號1樓 (妮傲絲翠大樓)
活動名額
名額有限,請儘速報名
報名方式
即日起電洽02-87917515 菁英診所 鍾小姐

主辦單位:菁英診所

交通資訊

機車
可停於診所周圍停車格內或紅磚道
自行開車
可停於診所周圍停車格內或附近停車場,約步行3-5分鐘,診所大樓B2設有停車位,需現場洽詢診所櫃台人員
捷運
無捷運直達,可搭至後山埤站或是松山機場,再轉搭計程車(後山埤站搭計程車約NTD100-120,松山機場站搭計程車約NTD 120-150)
公車
  1. 紅29、紅32、紅31、617(直行民權東西路)
  2. 0東、214、278、286、521、630、652、902、903
  3. 棕1、藍26、藍27、藍7
  4. 內科通勤專車3(土城駕訓中心-內科)、13(天母-內科) 往內湖方向
請於『民權大橋站下車』,步行約3分鐘抵達妮傲絲翠大樓,地址:11469台北市內湖區行忠路58號1樓
map

手搖飲料潛藏四大健康陷阱

手搖飲料潛藏四大健康陷阱

夏季氣溫一再飆高,充斥於大街小巷的手搖飲料店生意好得不得了,常見人手一杯。台灣民眾究竟有多愛喝飲料呢?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每年賣出約10.2億杯手搖飲料,平均每人一年喝下44杯,菁英診所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對此感到相當擔憂,手搖飲料所潛藏的四大健康陷阱,將會帶來數不清的疾病問題,絕對超乎你所想像。

大家馬上容易想到的第一個陷阱就是肥胖,手搖飲料當中的高果糖玉米糖漿即是元凶。以全糖為例,像是珍珠奶茶、抹茶紅豆冰沙、或巧克力冰沙等,每杯熱量大約為六百大卡,每天喝一杯的話,每月體重將增加2公斤、每年於是增加24公斤!如果想靠運動來消耗這些熱量,以快走的方式必須走5小時才能消耗一杯全糖飲料的熱量,相信絕少人有能耐做到。

根據衛福部的調查顯示,在國人10大死因中,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慢性腎臟病等8項死因皆與肥胖有關,如果長期肥胖,那麼所面臨的大敵就不再只是肥胖,而是各種嚴重疾病了。

其中,肥胖可被視為第二型糖尿病的最佳推手,第二個陷阱就是麻煩的糖尿病。肥胖會增加胰島素阻抗的機率,所謂的胰島素阻抗,即是體內的胰島素接受器對胰島素產生抗性,使得胰島素無法發揮正常作用,進而造成醣類、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素代謝異常,使得血中葡萄糖過多,只有隨著尿液排出體外,於是導致糖尿病,日後影響全身器官甚鉅,且會產生可怕的併發症。正由於肥胖與糖尿病最為息息相關,因此已有醫學專家將肥胖合併糖尿病稱之為「糖胖症」(diabesity),希望大家特別重視。

手搖飲料對健康帶來的第三個陷阱則為環境荷爾蒙的干擾,最直接的說法就是塑化劑污染,主要的污染源正是這些塑膠杯、紙杯內塗層、杯蓋、塑膠袋等等,一旦體內累積過多的塑化劑,即會對內分泌造成強烈干擾,影響體內生理調節機能,除了會使免疫力下降,亦會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不孕症、甚至癌症等,千萬別輕忽塑化劑對身體的殺傷力。

至於第四個陷阱則是,國人過敏疾病逐年增加也與手搖飲料脫不了關係,不論是鼻子過敏、皮膚過敏、腸道過敏、甚至是氣喘、慢性食物不耐等。看看各式手搖飲料,不但糖分高,容易造成白血球活動力降低,進而弱化免疫系統,而且所含的各式茶精、香精還會加重肝臟負擔,使得排毒功能降低,相對增加了過敏毒素的存在。冰品則會刺激副交感神經,加重鼻黏膜、氣管黏膜、眼睛黏膜等腫脹,皮膚炎的情形也不易獲得改善。

美國最新的飲食指南已明確設限糖攝取量,因此若能少喝手搖飲料,絕對就向健康邁進了一大步。不過,若已出現健康問題,則需要更積極的作為,肥胖患者務必勵行減重,可透過營養醫學療法來改善飲食失衡並成功減重;至於糖尿病患者,除了長期服藥之外,搭配飲食控制、營養醫學療法、以及生活調理,皆有助於讓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對於過敏疾患亦然,採行營養醫學療法與生活調理並行,可大幅減少過敏發作的機率

若有塑化劑毒害的疑慮,建議儘快接受尿液檢測,常見的檢測項目包括鄰苯二甲酸脂類 (phthalates)、對羥基苯甲酸脂類 (parabens)、酚類 (phenols)等,一旦發現數值過高,就應趕緊接受排毒治療,並補充營養素,以儘快恢復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

腸漏症流失健康、致百病!腸道防漏刻不容緩,四招贏回健康

腸漏症流失健康、致百病!

「腸漏症」顧名思義為腸道黏膜細胞產生間隙,使得許多未分解完成的食物大分子、食物過敏原、毒素、壞菌等滲入淋巴液及血液中,引發免疫失調,產生許多慢性症狀,包括皮膚過敏、鼻子過敏、氣喘、頭暈、頭痛、慢性疲勞、大腸激躁症、自體免疫疾病、肌肉疼痛、關節發炎、憂鬱症等,可以說是百病叢生。

腸道黏膜和人體皮膚一樣具有屏障功能。在正常情況下,腸黏膜細胞緊密接合,只有食物經過分解後之營養素,才能經由腸黏膜細胞或是細胞間隙被送到血液中。然而,以下九大因素會使得腸黏膜細胞之間嚴密的保護網出現漏洞:

  1. 腸內壞菌過多:壞菌過多會產生許多內毒素,不但會改便腸黏膜通透性,也會透過肝腸循環增加肝臟負擔。
  2. 過敏食物:例如牛奶、蛋白、奇異果等,會造成腸黏膜敏感,之後過敏蛋白滲入血液、淋巴液中,引起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也就是慢性食物不耐。依照「食物不耐聖經」(The Food Intolerance Bible)作者安東尼‧海因斯(Antony J.Haynes)的看法,至少45%的人口深受食物不耐所困擾,由此推估腸漏症患者或者準候選人的數量實在不少。
  3. 酵素不足:暴飲暴食、或是本身胰臟功能不足、膽囊切除手術後、或是脂肪肝,都有可能造成酵素不足,使得食物分解不完全,大分子過敏原於是刺激腸黏膜、導致滲漏。
  4. 藥物:長期服用西藥如抗生素、消炎藥、化療藥物或是中草藥,都有可能破壞腸黏膜屏障,導致腸漏。
  5. 垃圾食物以及低纖維飲食:精緻或是高油脂、高糖食物,都是破壞腸道菌相的殺手:如果纖維攝取太少(一天低於20-25公克),更會造成短鏈丁酸不足,結果腸細胞能量供應短缺,引起腸漏。
  6. 低胃酸:濫用胃藥,導致胃酸酸度不足,不但食物殺菌不夠,易致感染,也會造成腸漏,而且許多營養素吸收也因此降低,如鈣、鐵、維生素C等。
  7. 脂肪酸不平衡:攝取過多反式脂肪,或是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PA、DHA太少,造成發炎,引起腸細胞水腫,滲透壓改變,進而腸漏。
  8. 感染:包括寄生蟲、念珠菌慢性感染,皆會引起腸漏症。
  9. 酒精:破壞腸黏膜完整性,引起腸漏。

一旦食物大分子、食物過敏原、毒素、壞菌等透過腸道黏膜細胞間隙進入血液或是淋巴液中,免疫系統會將之視為入侵物並啟動自我保護機制,這些免疫反應也許是急性過敏反應(如蕁麻疹、神經血管水腫、氣喘),或是慢性食物不耐反應(如慢性疲倦、慢性皮膚濕疹、頭痛、關節酸痛、肌膜炎、腸躁症等),甚至可能產生自體抗體攻擊自己的組織,造成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硬皮症等)。

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腸漏症,最理想的方式為抽血檢測IgG4慢性食物不耐,或透過尿液檢驗來進行功能性腸道有機酸評估;此外,藉由一滴血液抹片型態檢查,看血液中是否存在不明斑塊、細菌,亦可輔助腸漏症之診斷。

若確定自己有腸漏症,「防漏」是當務之急,以下為四大原則:

  1. 移除(Remove):移除過敏以及不耐食物,譬如對牛奶或是乳製品敏感,就應該避免相關乳製品至少兩個月以上。再次接觸時,謹記採行食物輪替法,千萬不要一次大量或是每日食用,否則又會激活之前的免疫反應。
  2. 補充(Replace):補充修復腸漏的必需營養素,如益生菌、酵素、左旋麩醯胺酸等等。
  3. 重植(Reinoculate):補充益生菌,以降低腸道壞菌,並藉此調整腸道淋巴組織免疫功能。
  4. 修復(Repair):持續以低刺激、健康飲食來幫助修復腸道黏膜的健康。

食物不耐與腸漏症其實是互為因果的兩個疾病問題。若因藥物或腸內壞菌過多等因素造成腸漏症,會使得食物過敏原大分子滲入血液及淋巴液中,誘發食物不耐反應;反之,若無法耐受某些食物卻長期食用,食物過敏分子會刺激腸道黏膜而產生間隙導致腸漏症。因此,接受食物過敏原檢測以了解對特定食物的不耐程度,進而採行食物輪替法,等於讓抗敏與改善腸漏症一舉兩得。

癌友高劑量維生素C 靜脈注射原理

  • 維生素C為必需營養素,具有氧化還原的功能,是酵素的輔因子,且在合成膠原蛋白過程中佔重要的角色。
  • 維生素C嚴重缺乏會導致壞血病,與昏睡、容易瘀青和自發性出血有關。
  • 自1970年以來,高劑量維生素C已作為癌症患者的治療而進行研究。
  • 研究指出高劑量維生素C對於前列腺、胰臟、肝細胞、大腸、間皮瘤及神經母細胞瘤具有氧化還原性質和減少細胞增生。
  • 有兩項研究表示高劑量維生素C對於癌症病患能改善生活品質和減少癌症相關的副作用。
  • 靜脈注射維生素C一般在臨床試驗中耐受性是良好的。

日本東京著名的整合醫療專家Yanagisawa教授在2012 年發表了一篇高單位維生素C注射應用在癌症患者身上的文章,發現癌友在高單位C注射,二週後生活品質改善46.7%,四周後改善率達到60%。

2013 年美國紐約醫師John P. Salerno觀察到一位攝護腺癌患者在注射高單位C之後,腫瘤細胞消失不見。

2015年Min-Seok Seo 發表一個肝癌合併肺轉移的案例,在接受10個月高單位C注射之後,肺腫瘤全部消除,而且後續的肝腫瘤以經動脈化療栓塞成功治癒。

那高劑量維生素C注射是否會干擾化療藥物呢?2015年加拿大蒙特婁猶太總醫院腫瘤內科醫師進行的研究發現高劑量維生素C注射並不會影響化療藥物的效果。

2016年新加坡Lim Kah Meng教授發表九例,分別為乳癌、鼻咽癌、肺腺癌、卵巢癌等患者,發現高單位C注射後,會造成腫瘤周遭高氧化壓力(來自高二氧化氫H2O2),造成腫瘤不同程度的壞死,甚至是縮小。

2017年的重要期刊(Cancer Cell )更發表了高單位C 注射對於非小細胞肺癌以及惡性腦瘤是透過改變改變鐵的氧化代謝,促使癌細胞死亡,而且妙的是正常細胞並不受到影響。

目前劉博仁醫師個人的臨床研究發現,癌友在實施高劑量維生素C注射(HDIVC),確實可以輔助抗癌,並且該善生活品質,除了有蠶豆症(G6PD)的朋友可能會有溶血風險以外,少數人注射後血糖略低,大多數的人並沒有特別的副作用。

 

Reference:
  • Cameron E, Pauling L: The orthomolecular treatment of cancer. I. The role of ascorbic acid in host resistance. Chem Biol Interact 9 (4): 273-83, 1974.
  • Padayatty SJ, Sun AY, Chen Q, et al.: Vitamin C: intravenous use by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and adverse effects. PLoS One 5 (7): e11414, 2010.
  • Padayatty SJ, Riordan HD, Hewitt SM, et al.: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vitamin C as cancer therapy: three cases. CMAJ 174 (7): 937-42, 2006.
  • Vollbracht C, Schneider B, Leendert V, et al.: Intravenous vitamin C administration improves quality of life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during chemo-/radiotherapy and aftercare: results of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re, epidemiological cohort study in Germany. In Vivo 25 (6): 983-90, 2011 Nov-Dec
  • Takahashi H, et al.: High-dose intravenous vitamin C improves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 patients. 2012
  • Salerno JP. : High dose IV vitamin C for treatment of prostate adenocarcinoma. 2013
  • Raymond YC, et al.: Effects of High Doses of Vitamin C on Cancer Patients in Singapore: Nine Cases. 2016
  • Seo MS, et al.: High-Dose Vitamin C Promotes Regression of Multiple Pulmonary Metastases Originating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2015
  • Hoffer LJ, et al.: High-dose intravenous vitamin C combined with cytotoxic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a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2015
  • Joshua D et al. O 2 ⋅− and H 2 O 2 -Mediated Disruption of Fe Metabolism Causes the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of NSCLC and GBM Cancer Cells to Pharmacological Ascorbate. Cancer Cell, 2017; DOI: 10.1016/j.ccell.2017.02.018

乳癌發生率再攀升,妳的危機意識夠嗎?

乳癌發生率,危機意識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公佈之統計,乳癌發生人數已躍居第三名,緊追在大腸癌與肺癌之後;至於癌症發生率,乳癌則位居榜首,每十萬女性發生率高達70.7人。更令人憂心的是,台灣乳癌患者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應與飲食、塑化劑污染、未曾生育、年輕肥胖、甚至基因變異等有關,女性朋友的危機意識絕對要再提高。

菁英診所營養醫學門診劉博仁醫師指出,倘若具有家族病史或以上危險因子,除了乳房超音波及乳房X光攝影兩項常規檢查之外,還應透過以下檢查來加強監測:

維生素D

人體血清中維生素D濃度最少需要30 ng/ml,但台灣成人高達九成缺乏維生素D。若要降低乳癌、卵巢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等之發生率,維生素D理想濃度則應介於50-70 ng/ml。劉醫師強調,維生素D為脂溶性維生素,不像水溶性維生素可經由尿液代謝,因此很容易堆積在體內,攝取過多會帶來健康風險,最好每隔一至兩年藉由生化檢測來了解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值,尤其是最具指標性的維生素D3,並由醫師建議補充劑量,才能達到最大的防癌效益。

環境荷爾蒙代謝物

環境荷爾蒙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即為塑化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各類塑膠製品、食品包裝、食品添加物、以及化粧品等常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類、對羥基苯甲酸酯類、以及酚類,這類物質由於可能提高身體氧化壓力、促進發炎性細胞激素、或影響細胞間訊息傳遞,已被美國環境保護署列為很可能的人類致癌物,而塑化劑提高罹患乳癌的風險則已經中研院完整研究證實。劉醫師建議女性朋友及早接受尿液檢測,一旦塑化劑數值過高,就應趕緊接受治療促進塑化劑代謝,好讓內分泌系統儘快恢復正常運作,以免乳癌有機可乘。

雌激素代謝物

大多數乳癌及卵巢癌可能是對雌激素較敏感所致。雌激素經肝臟代謝之後會產生兩種代謝物,好的雌激素代謝物 (比例應佔60%以上) 對健康不會有影響,但是壞的、亦即風險型雌激素代謝物 (比例應佔40%以下) 則與乳房、卵巢、子宮內膜腫瘤有關。肥胖細胞目前已經被認為是一種內分泌細胞,具有轉化增加雌激素的機會,因此肥胖女性要特別注意容易致癌的風險型雌激素代謝物。

站在預防醫學的角度,劉醫師另建議某些高危險群可考慮進一步檢測與乳癌至為相關的兩個抑癌基因BRCA1以及BRCA2是否發生突變。研究發現,BRCA基因變異者發生乳癌的年紀比一般人還早,可能20到30歲就會發病,其中,BRCA1基因變異造成乳癌的機率又比BRCA2基因變異來得高,前者罹患乳癌機率65%-80%、後者為45%-85%。建議受檢的高危險群如下:

  • 同一家族中,有一個或是以上女性在50歲前診斷出乳癌或是卵巢癌。
  • 在同一家族中有多代罹患乳癌或卵巢癌。
  • 家族裡,一位女性罹患兩次的乳癌或同時罹患有乳癌與卵巢癌。
  • 自己已罹患乳癌或是卵巢癌,再罹癌的機率較高。
  • 一位男性親屬罹患乳癌。

 

不論BRCA1或BRCA2是否有變異,劉醫師建議所有女性務必雙管齊下來預防:第一規律檢查;第二生活飲食調理,包括減重、戒菸、戒酒、戒糖、多蔬果、少紅肉和乳製品、多運動、紓解壓力、睡眠充足、少用塑膠製品裝盛食物等,此外,請教營養醫學醫師正確的營養調理方法,在預防道路上絕對大大加分。

瞭解更多檢測資訊... 

女人愛自己~快樂度過更年期

更年期婦女保健

文/康曉妍醫師

更年期不是一種疾病,而是每個成熟女人都會經歷到的一個階段。更年期女性大約85%以上在生理、心理都會產生一些變化,但約有四分之一的女性症狀較嚴重,可能讓自己以為是不是生了病,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困擾。

更年期症候群最為人熟知的症狀是熱潮紅,常會沒來由地一陣陣燥熱,在情緒心理方面則可能有情緒不穩定、心悸、易怒、心情低落、憂鬱、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及記憶力減退等。容易被忽略的還有生殖泌尿道症狀。因為女性荷爾蒙不足,陰道上皮細胞萎縮、分泌物減少,造成陰道乾燥,行房時容易疼痛,影響性生活。分泌物減少也造成生殖泌尿的酸鹼環境改變,抵抗力變弱,較容易有感染發炎。除了這些症狀的表現,女性荷爾蒙不足會加速骨質流失的速度,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在心血管部分則會影響脂質代謝,造成血管彈性的改變,增加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心臟血管疾病風險。

更年期婦女保健其實不難,健康生活型態、良好的運動及飲食習慣還是最基本的要素。

  • 規律性的運動,如快走、有氧舞蹈等對於更年期症狀的改善及骨質疏鬆、心臟血管疾病的預防有正向的功效。
  • 飲食方面則多攝取豆製品如豆腐、豆花、豆漿等,含異黃酮,不但是一種抗氧化物,也是一種天然的植物性雌激性。
  • 盡量避免加工食品,多攝取新鮮蔬果,尤其是十字花科食物,如:甘藍菜、花椰菜、芽甘藍與捲心菜等含豐富的 I3C (靛基3-原醇)有助於賀爾蒙良性代謝。
  • 多攝取含維他命B群的全榖類、核果類等,也可增加免疫力,減輕沮喪、倦怠及情緒不安。
  • 在生活方面則注意不要太緊張,儘量放鬆自己的心情。

 

要不要補充賀爾蒙?這是很多人的疑問。我的建議是:

  • 症狀輕微的,請以自然的方式做調整。
  • 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再考慮補充賀爾蒙。但不當長期的補充賀爾蒙反而可能提高乳癌、卵巢相關疾病的風險,建議補充之前最好能做個完整的賀爾蒙檢測以及賀爾蒙的代謝能力分析,進一步了解自己賀爾蒙的狀況以及代謝的能力,才能更精準及安全的補充。

 

更年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也是必經的階段,去了解它,關注自己身心的變化,好好愛自己,享受一個沒有生育負擔的「黃金」時期。

【新書推薦】誰說疾病一定會遺傳?

誰說疾病一定會遺傳?

誠摯推薦
陳桓崇 中央研究院院士
陳凝觀 知名節目主持人
張雅芳 中視健康節目主持人
許勝雄 金仁寶集團董事長
劉宥彤 永齡慈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閻雲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暨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
鐘元強 澄清醫院中港分院院長

內容簡介

一喝酒就臉紅,是「紅臉基因」在作祟?
有些孕婦無法代謝葉酸,吃再多營養品也沒用?
焦慮、憂鬱、抗壓不足,其實是先天遺傳的?
喝水也會胖,再努力都瘦不下來,都是肥胖基因惹的禍?

家族遺傳不是命運,用基因找出疾病根源
營養醫學專家、深耕基因功能研究的劉博仁醫師
傾囊相授透過飲食、運動、改變環境和壓力等生活型態
不讓壞基因發作,扭轉DNA缺陷
就此改寫個人疾病史!

體質究竟是宿命,還是可以改變?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你看著迎面而來的路人,觀察他們的長相、舉止,忍不住的驚嘆「孩子不能偷生」!基因打造你我的樣貌,甚至代代相傳,所幸,基因無法一手遮天,創造生命藍圖的DNA,可以透過環境、飲食、運動、營養、壓力、環境毒物等模式開啓或關閉,改變基因表現。

如同一輛載滿基因密碼的火車,用後天的調控手法可改變DNA活性,讓火車上的不良基因減速、甚至停駛。也就是說,後天的生活型態可以超越遺傳因子,為家族疾病踩煞車!俗語說「歹竹出好筍,好竹出龜崙」,請不要再以遺傳為藉口遲滯不前,成為阻礙健康的因素!

本書三大特色

  • 解盤先天基因與8大常見疾病的關聯──
    癌症、糖尿病、肥胖、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失智、過敏、壓力,深入淺出介紹常見疾病與先天基因的關係,針對常見的基因變異與各疾病的關聯做詳細介紹。
  • 解密基因修飾熱門話題,扭轉基因表現──
    哪些營養素或飲食法對基因的表現影響至深?哪些環境毒害會打開致病基因?睡眠不足對基因表現影響有多大?運動不足或過甚如何調控基因的開關?從表觀遺傳學的觀點,解開基因密碼,藉由營養、睡眠、紓壓、運動等後天調理,暫停或關閉遺傳疾病因子,延緩老化。
  • 從傳統醫學的體質到精準醫療趨勢──
    顛覆過往「依病治人」觀念,轉而「依人治病」,量身打造個人的聰明醫療模式。針對大家聞之色變的常見癌症,結合基因檢測技術及保健方式,引領讀者了解「精準醫療」新趨勢。

作者序

知己知彼,許自己的健康平安書

體質,是宿命,還是可以改變?如果體質是來自父母的遺傳,為何兄弟姊妹卻可能有著不同的體質?

記得2010年一位患者拿著她在美國做的癌症基因BRCA1以及BRCA2的檢測報告找我諮詢時,我還真的不知如何面對。當時基因檢測在國外是相當昂貴的檢測,光檢測這二個基因就要花費大約一萬美元,台灣並沒有類似的檢測,而且我認為基因是天註定的,檢測之後又如何,醫師也不能幫助患者改變基因、改變命運啊!

不過,現在我對於基因精準醫學卻大大改觀,因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可以藉由基因的探索,了解各種體質,甚至是疾病發生的機率,知道基因的變異之後,可以藉由生活飲食型態以及營養的調整,來降低疾病的發生,雖然基因不能被改變,卻可以「被修飾」。更妙的是,面對基因叛變導致的癌症,目前已經可以檢測出癌細胞的突變位置,讓醫師可以使用各種合適的標靶藥物來打擊癌症,這就是「精準醫療」的骨幹精髓呀!

此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章節介紹了常見疾病與先天基因的關係,包括癌症基因、肥胖基因、糖尿病基因、解酒基因、失智症基因、骨質疏鬆基因、心血管疾病風險基因等熱門話題,及常見的過敏免疫疾病等,文中針對文獻常出現的基因變異與各疾病的關聯做一詳細介紹,如果沒有醫學背景的人士可能會遇到一些困惑之處,我盡量將之白話敘述,相信讀來不會太吃力。

第二章節談到的是有關基因修飾的熱門話題,也就是表觀基因學的各項觀點,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到基因雖然是宿命,但是我們可以藉由營養、睡眠、舒壓、運動、腸道調理來達到改變宿命的框架,並且達到延緩老化的目的。到底哪些營養素或是飲食法對於基因的表現影響至深?哪些環境的毒害會打開致病基因的潘朵拉之盒?睡眠不足對於基因表現影響有多大?運動不足或是過於激烈運動對於基因的開關如何調控?腸子的細菌基因也會影響人的基因表現?長期壓力對人的健康影響甚巨,不但影響自己的基因,也會影響下一代的基因?如果真想抗老,有哪些訣竅可以將基因抗老端粒酶保護好?相信這一章節談到的絕對是重視抗老養生的你急需深入了解的。

第三章節則針對台灣之光「藥物過敏基因」,及大家談之色變的「癌症」,精確介紹癌細胞的基因突變應用,並且將常見癌症的檢查及保健方式做一概略整理,帶領讀者了解何謂精準醫療:包括目前最熱門的腫瘤基因液態切片,以及可能相對應的標靶藥物選擇方式做一解釋,在癌症發生人數一路攀升的今日,我希望讓罹患癌症的朋友以最快速的方式了解精準醫療的意義。

倘若讀者能從頭耐心看完的話,必定能對基因醫療相關知識有居高空鳥瞰全圖的領略。但是如果是慢性病或是癌友的話,不妨先跳過第一章,直接看第二或是第三章,尋找自己想知道的相關知識。

《黃帝內經》有云:「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目前的醫學主要以「已病」為主,而「欲病」屬於亞健康,當然預防保健醫學著重的就是這塊,而「未病」則更難,在本書當中,讀者可以了解到基因醫學的進步,為「已病」、「欲病」以及「未病」都能提供最大的健康照護依據。

有一位醫界前輩曾說過:「要害一位醫師,就叫他去寫書。」我已經出版了好幾本書,深知寫書是寂寞的,為了查多如汗牛充棟的醫學論文,經常弄得自己廢寢忘食,搞懂一些醫學新知並將之白話寫出,傳達給大眾醫學新知;書中所有文字都是我一字一敲地慢磨出來,不假他人之手,所以在每日忙於門診業務當中,還真是苦中作樂。這就是佛法六度中提到的布施,我希望藉由持續的筆耕,達到讓讀者快速取得新知的「法布施」,以及讓得病者因了解而安心的「無畏布施」。

最後,還是要感謝天下生活願意在出版業不景氣的今天,支持我出這本書。也要謝謝父母、太太的鼓勵。人生苦短,稍縱即逝,希望貢獻一己之力持續敲鍵盤筆耕,寫出為大家帶來健康的「平安書」!

目錄

作者序
知己知彼,許自己的健康平安書

導讀
關於基因,你真的了解嗎?

Part 1 基因的變異與疾病的藍圖

  1. 乳癌,從裘莉說起
    乳癌的風險只有基因異常嗎?
    到底何謂BRCA1以及BRCA2?
    我們需要檢測BRCA1以及BRCA2嗎?
    BRCA1或是BRCA2變異,該怎麼辦呢?
  2. 癌症基因篩檢
    癌症基因篩檢,必要嗎?
    常見的癌症篩檢基因
    癌症只跟基因變異有關嗎?
    聰明面對癌症基因檢測的態度
  3. 每日一杯紅酒,有益健康?
    亞洲紅臉症,可愛乎?
    解酒也靠基因在運作?
    ALDH基因變異勿喝酒
    適度飲酒,非懂不可
  4. 糖尿病,命中註定?
    每十人就有一人是糖尿病!
    基因變異也會造成糖尿病?
    糖尿病的白色恐怖
  5. 喝水也會胖?都是基因惹的禍!
    喝水也會胖?都是基因惹的禍!
    減不完的減重之戰
    基因不對,喝水也會胖?
  6. 沉默的殺手——骨質疏鬆,也與基因有關?
    維生素D3也得看「他」的臉色
    維生素D的接受天線VDR
    雌激素接受器也插一腳
  7. 心血管疾病基因MTHFR,想長壽不只要防癌
    同半胱胺酸——心血管健康管理的重要拼圖
    葉酸要發揮功效也需要基因幫忙
  8. 失智症,可以預防嗎?
    阿茲海默症,基因也來插一腳
    預防失智有訣竅
  9. 抗壓不足,看看基因吧!
    抗壓也可能與基因有關
    掌握紓壓之道,克服基因弱點
  10. 肝臟的解毒基因
    解毒基因也因人而異
    保肝、護肝全攻略
  11. 過敏、自體免疫疾病,基因是重要的推手
    先找出過敏原──ATM法則
    下背痛,居然是自體免疫疾病
    細胞表面辨識標記也被基因密切掌控
    類風濕性關節炎

Part 2 無法改變的基因,卻可以這樣操控

  1. 表觀基因學
    當基因插上「甲基旗子」
    當組蛋白戴上「乙醯帽子」
    環境、飲食影響基因表現
  2. 營養基因體學
    營養素與基因會對話
    維生素D與細胞的良性溝通
    要與基因對話,先搭上這艘PPAR小舟
  3. 好的飲食帶你上天堂,毒物帶你地獄躺
    「油」不得你,食物影響基因表現
    亞麻仁籽油會幫你抗發炎嗎?
    小心!塑化劑也會影響DNA
  4. 運動,只是幫助減重?
    運動會開啟抑癌基因的表現
    改變脂肪細胞的基因,請運動吧!
  5. 良好睡眠,睡出細胞好能量
    欠「睡眠債」也會影響基因表達
    嚴重打呼可以導致中風?
    這樣做,打造優質睡眠情境
  6. 腸道微生物基因與你的對話
    胖瘦也跟腸道菌有關
    腸子、腦子也有熱線連接
  7. 抗老,就要了解染色體端粒
    老了嗎?看「端粒體」就知道
    操控端粒,操控老化

Part 3 基因開啟,健康新革命

  1. 用藥,也要看基因的眼色
    藥物過敏,醫師與病患的痛
    台灣之光,癲癇用藥的基因檢測
    「痛風用藥」也有風險!
  2. 癌症治療,化療或標靶,也得靠基因
    痛苦的化療一定要做嗎?
    腫瘤基因變異決定標靶藥物
    腫瘤可以抽血切片嗎?
  3. 大腸直腸癌病友,面對精準醫療之後的健康計劃
    躲不過的腸癌?!
    基因決定標靶用藥
    腸癌照護網
  4. 肺癌病友,面對精準醫療之後的健康計劃
    誰是肺癌的高危險群
    標靶藥物由「它」決定
    肺癌照護網
  5. 荷爾蒙相關腫瘤病友,面對精準醫療之後的健康計劃
    為什麼他們容易罹癌?
    大豆異黃酮,刺激癌細胞?
    荷爾蒙相關腫瘤照護網
  6. 肝癌病友,面對精準醫療之後的健康計劃
    不能忽視的沉默殺手
    高C注射──改善癌後生活品質
    肝癌照護網

結語 想要健康嗎?讓我們迎接精準基因時代的來臨

劉博仁醫師新書發表會

  • 活動名稱:劉博仁醫師新書發表會
  • 書名:誰說疾病一定會遺傳?
  • 地點:台北內湖區行忠路58號1F (妮傲絲翠大樓)
  • 時間:2017/8/26 (六)10:00-12:30
  • 報名專線:02-87917515 岱祐 / Anna

請把握與醫師面對面的機會!現場座位有限,預洽從速!
現場購書享79折優惠喔!

誰說疾病一定會遺傳?

活動排程

10:00-11:00
基因檢測將會是醫療常規 / 劉博仁醫師
11:00-11:30
簽書會 / 劉博仁醫師
11:45-12:30
更多基因檢測訊息相關資訊

 

  • 主辦單位:妮傲絲翠股份有限公司
  • 協辦單位:基龍米克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度精密生物有限公司/康健雜誌

找出疾病根源,改善亞健康及疾病狀態!

立即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