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毒害

2011年台湾曾发生「塑化剂事件」,亦被称为「塑毒风波」,起因为部份食品当中所添加的起云剂被检出含有塑化剂,除了最初被披露的饮料商品外,风波还扩大到糕点、面包和药品等,这次食安事件终于让国人有机会发现塑化剂污染问题的冰山一角。

塑化剂毒害,塑化剂污染,内分泌干扰,肝脏排毒食物

塑化剂为环境荷尔蒙的一种,环境荷尔蒙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的正常运作,因此又被称为内分泌干扰物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主要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以及酚类等。一旦体内累积过多的环境荷尔蒙,即会对内分泌造成强烈干扰,导致体内生理调节机能失衡,除了会影响生殖系统和中枢神经的发育之外,还会使免疫力下降,亦可能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不孕症、甚至多项妇女癌症等,之于孩童也容易引发气喘和过敏性疾病,对身体的杀伤力可见一斑。

其实早在2008年,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 (Lancet) 就提出环境毒物会干扰身体胆固醇代谢,并且会增加胰岛素阻抗;同年,英国流行病公共卫生学者在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指出,罐装容器和水瓶内所含的双酚A,会增加胰岛素阻抗以及肝功能损伤,在在提醒我们,千万不要轻忽环境贺尔蒙的伤害。

塑化剂之所以尤其令人忧心,正是由于许多食物以及各式各样的生活接触都可能使身体遭受塑化剂的污染,并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一直累积在体内。常见的塑化剂污染源包括一切塑料制品、化妆品、食品包装、定型液、黏着剂、除虫剂、油漆、医疗器材、建筑装潢材料、鞋底、塑料玩具、防晒乳、食品添加物、塑料水壶、清洁剂、罐头内涂层、纸杯内涂层、宝特瓶、热感应纸、牙科填充材料、衣服染剂、部分药品、动物饲料等等,可说是无处不在、防不胜防。

累积在体内的塑化剂约有15-20 %会堆积在脂肪组织中,其余的80-85 %必须经由肝脏两个解毒阶段来处理。其中,第一个阶段会将毒物转换成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的毒性反而更强,必须赶快进入第二阶段,以免伤到自己的细胞膜和DNA;第二阶段则要将毒性超强的中间产物,转变成水溶性的无毒产物,再经由肠道或肾脏排出体外。若是身体经常性受到塑化剂污染,无疑加重了肝脏解毒的负担。

若有塑化剂毒害的疑虑,或身体有任何原因不明的症状,建议尽快接受尿液检测,一旦发现邻苯二甲酸脂类 (phthalates)、对羟基苯甲酸脂类 (parabens)、酚类 (phenols) 等数值过高,就应赶紧接受治疗促进塑化剂代谢,同时多摄取十字花科蔬菜、大蒜、姜黄、绿茶等有助肝脏排毒食物,并搭配强化肝脏排毒机能的功能性营养补充品,以尽快恢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

找出疾病根源,改善亚健康及疾病状态!

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