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在台湾,糖尿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慢性疾病,人口高龄化、肥胖人口的增加、运动量不足等原因使得糖尿病之盛行率逐年升高。据卫福部健保署统计,糖尿病就医人数已超过两百五十万人,糖尿病患者在一开始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仍有相当不少患者延迟诊断,尤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占大多数,但是这段未被诊断的期间,身体会被血糖糖化,也对身体造成许多损害。

糖尿病是由于先天基因体质以及后天不良生活形态所造成的一种全身性新陈代谢异常的疾病,主要分为两型:一是体内无法分泌胰岛素之第一型糖尿病;另一是体内胰岛素的受体对胰岛素产生了抗性之第二型糖尿病。此外,还有怀孕时的妊娠糖尿病、因胰脏开刀等因素造成的糖尿病或是属于不正常血糖值的血糖不耐症等。致病机转为,胰岛素一旦无法作用,即会引起醣类、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代谢异常,造成血中葡萄糖过多,接着经由肾脏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以致产生尿液中带有糖份的现象(正常尿液中不含糖份),即是所谓的糖尿病。

糖尿病,新陈代谢异常,胰岛素作用异常,血糖过高,营养疗法

早期的糖尿病大多数都没有症状,或者只有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不舒服感,如果不刻意去抽血检查,糖尿病是不会被早期发现的,往往等到病情加重时,糖尿病的一些症状才会陆续出现。其中,最典型的症状包括吃多、喝多、尿多(亦即所谓的三多症状)、以及体重减轻;其余常见的症状还有皮肤发痒、容易疲劳、视力减退或看东西模糊、伤口不易愈合、四肢酸麻、常尿道感染等等,若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往往糖尿病已潜伏了一段时间了。

然而,为什么有必要及早检测并控制血糖?糖尿病又有什么可怕呢?如同前述,糖尿病是全身性新陈代谢异常的疾病,倘若没有控制好血糖,是会影响全身器官而产生可怕的并发症的,还可区分为急性并发症与慢性并发症两大类。

一般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酮酸中毒(多数为第一型糖尿病患),及高血糖高渗透性非酮酸糖尿病昏迷为主,此外,糖尿病患还容易发生急性的细菌感染。至于慢性并发症,糖尿病会造成大大小小的血管病变以及多种神经病变,数不清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暂时性脑缺氧或脑梗塞(脑中风)、心绞痛(狭心症)、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视网膜病变出血、肾脏病变、多发性神经病变、糖尿病肌肉萎缩、以及自律神经病变等等,无一不令人闻之色变。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麻烦的慢性病,必须严格地控制血糖才能预防并发症,长期服药在所难免。

除了长期服药之外,经由饮食控制、营养医学自然疗法、以及生活调理,皆有助于让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24小時血糖監測,協助您增進健康

  • CGM连续血糖探索计划
    CGM连续血糖监测仪(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是一个瓶盖大小的监测仪,是藉由仪器上的软针,来量测皮肤下组织液内的葡萄糖浓度,且将数值汇总成血糖曲线图,可更加精确了解身体一整天的血糖变化。

刘医师的饮食控制建议

  1. 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
  2. 应多摄取低升糖指数(GI)食物,如新鲜蔬菜、低甜度的水果、全谷类、优质蛋白质食物等。
  3. 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鱼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4. 炒菜宜选用不饱和脂肪酸高者(如:茶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橄榄油、红花子油等);少用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者(如:猪油、牛油、肥肉、奶油等)。
  5. 烹调宜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烤、烧、炖等方式。
  6. 选用富含纤维质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豆类、蔬菜、果及全谷类,可延缓血糖的升高。
  7. 中西式点心(如:蟹壳黄、咸面包、咖哩饺、鸡卷等)及节庆应景食品(如:肉粽、咸月饼、草龟粿、年糕等),应按营养师指导食用。
  8. 少吃富含精制糖类的食物如:糖果、炼乳、蜂蜜、汽水、罐装或盒装的果汁、加糖蜜饯、蛋卷、中西式甜点心、加糖的罐头等。
  9. 嗜甜食者,可选用天然甜味剂,如菊糖等。
  10. 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在延缓用餐时,可事先进食少许点心(如一份主食类),或随身携带糖果,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1. 饮食不可太咸,并应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内脏(脑、肝等)、蟹黄、虾卵、鱼卵等。血胆固醇若过高则蛋黄每周以不超过二~三颗为原则。
  12. 不鼓励习惯性喝酒,如果应酬时必须饮酒也应适量。所谓的适量是指每次1~2份酒精当量(≒90大卡)。一份酒精当量相当于15公克酒精,分别等于30c.c.高梁酒、90c.c.绍兴酒、100c.c.红葡萄酒、260c.c.啤酒。

刘医师的营养医学疗法

应该多补充维生素B群,尤其是B12,维生素C、D、E等,而微量元素铬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发现,轻、中度糖尿病患在原来的药物之外,每天摄取400微克铬,四个月后,空腹血糖、血中胰岛素都明显下降,不过应该摄取酵母形式的铬才有效果。

营养素对于人体细胞有着直接的影响,营养素的不平衡往往是造成疾病或功能性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透过检验精准地了解营养素失衡的缺口,并正确地补充营养素,可重建人体细胞的平衡、重现细胞活力、储备器官所需能量,是对抗疾病病根、回复健康的自然疗法。然而,每个人所需的营养素组合与治疗剂量,会依患者年龄、体重、临床症状、相关检验结果、以及正在接受的药物治疗等因素而有不同,需由医师规画个人化处方,才能得到理想之综效,患者切勿轻信广告自行调配,以免伤荷包却徒劳无功、或吃出其它问题而得不偿失。

刘医师的生活调理建议

  1. 勤测血糖,并做记录。
  2. 多吃五谷杂粮、深海鱼肉等。酒、甜食、饮料、油炸物应尽量避免。不要吃太甜的水果,因为太甜的水果或果汁会瞬间增高血糖。
  3. 戒烟:吸烟会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压上升、导致动脉硬化。
  4. 控制体重:尽量将BMI控制在18.5~24,男性腰围要小于90公分、女性则小于80公分。
  5. 适度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从每天快走30分钟开始,其它如游泳、慢跑、爬山、骑自行车、球类运动等也可以,并且持之以恒。

最后要强调的是,糖尿病患的运动方式需视服药状况而做调整。一般而言,对非胰岛素依赖型肥胖者可以增加运动帮助体重控制,所以运动前后不需要额外摄取食物。然而,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注意运动时食物的补充,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本文汇整自刘博仁医师相关著作,文字版权为刘博仁医师所有,请勿转载>

找出疾病根源,改善亚健康及疾病状态!

立即预约